【管理】模切企业自省,工厂九大内耗,必须砍掉!
当前位置:点晴教程→知识管理交流
→『 企业管理交流 』
:【管理】模切企业自省,工厂九大内耗,必须砍掉! 只要想轻视别人,总有相轻的理由。在企业里面,就表现为硕士轻视本科,本科轻视大专,大专轻视中专,名校轻视非名校,干部轻视职员,职员轻视工人。学理科的轻视学文科的,学文科的轻视学理科的,市场部的轻视技术部的,技术部的轻视市场部的。 常听到“他们技术部的水平不行,解决不了什么质量问题”、“他们市场部的人员素质太低了,基本的产品知识都不具备”。 人人相轻,自然不会相互合作。加之私心重、视野窄、眼光短,所以中国人在企业里面非常缺乏团队精神。 公司推行绩效考核,有些部门经理不爽了,因为他们一算,自己的奖金要变少,还要被公司考核,于是背后说坏话的也有,开会大吵大闹的也有,不闻不问的也有,种种姿态,不一而足。有同事问:“不至于那么严重吧,不就是搞绩效考核吗?一个制度而已。”制度本身倒不复杂,但是损害了某些人的个人利益,于是这个事情就变得复杂了。这些经理不会说自己的奖金变少了,而会说本部门的奖金变少了,本部门的风险变大了,或者挑起部门员工对制度的敌意,来对我施加压力。 其实在一个企业,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一致的,公司好了大家好,公司垮了,个人也拿不到薪水。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其实很不职业,就是没有团队精神,把个人或者部门凌驾于整个组织之上。开会讲话都是“我们市场部”、“他们技术部”、“他们物流部”,听起来不像是一个公司的。 公司人与人之间特别不坦诚,大家总是相互猜疑,经常听到:“我知道他是这样看我的……”;“他肯定在老板面前说了我的坏话……”;“这个事情我不好说,不想惹麻烦……”人前不说真话,人后乱说坏话。于是,企业的市场问题、生产问题变成了人际关系的问题,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了。 4.蔑视制度 老板说:把公司的管理制度化。大家起初还不大理解,后来明白了老板的苦心,公司的各种制度不少,就是没人遵守。这里面有两个问题:一是制度设计本身有缺陷,二是员工意识里根本就没有对制度的概念。 后来订了一个考勤制度,规定迟到一次扣10元,第二次40元,累积3次计旷工一天。结果制度出来后,有的员工迟到3次了,想着旷工罚款太重,心一软,人事经理对员工说:“到了第三次迟到就补请一个事假吧,事假总比旷工好,下次不要迟到了!” 结果有的员工下个月仍然迟到3次,刚开始迟到后请事假,后来请病假,后来每次迟到都请病假,到后来连请假条也没有了,打个电话就完事。人事经理痛定思痛,反思洪水泛滥的起因是自己放闸,下了一个通知:“以后迟到一律不准事后补假。”不准事后请假,迟到的员工就把请假条的时间提前一天。《鹿鼎记》里面康熙对韦小宝说的一句话:“鳌拜逼朕一步,朕就要退一步,朕实在是退无可退了啊!”最后实在没辙,宣布“迟到一律不准请假”。 跟员工谈话,结尾通常会说:“今天我跟你谈的意思只是这个事情本身,没有别的意思。”这听起来有点绕口。为什么要这么说?因为他们非常敏感。你说他哪些方面需要改进,他会联想到公司是否想炒他;你问他们部门的工作量是否饱和,他会联想到公司是否想炒他;你问他最近有没有继续进修的打算,他会联想到公司是否想炒他。他可能根本不在意你跟他谈话的内容,而是花很长时间来琢磨为什么要炒他。 这世界真正坏人不多,就像真正好人不多一样。但有人喜欢把“好人”与“坏人”这个本身就很模糊的道德标准去评判一个企业行为。公司要炒人,就有员工说:“他很好,公司为什么要炒掉他?”我们从不认为我们公司的员工中有坏人,我只评判他是不是合格的企业人。 我们公司的经理总抱怨老板不授权,权力太小,无法管理员工。可真正遇到麻烦时,他们会把问题往老板那里一交:“你看怎么办?”这些经理不去想,他的薪水比员工多,权力比员工大,问题就应该到他为止,不然老板要你做经理干什么?可他们总是把权力与责任分开,权力就是拿的钱多,管的人多,没想过其实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,你有多少权,就要负起多少责。 有句话说一个人的成就有多大,取决于他的胸怀有多大。做了人事经理后,我对这句话的感受尤为深切。 公司有个部门经理,在公司创立初期做了很大贡献,公司也一直想培养他。但他的心眼特小,毫无包容精神,他几乎永远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理解任何事情。比如,他认定他的上级(总监)不如他,但年终奖比他高,令他无法容忍,所以他常跑到老板那里去说上级的坏话,寻找一切机会攻击他的上级。组织行为学里面有句话说“**股决定大脑”,就是本位主义,他的大脑就完全被他的屁股(个人立场)控制了。 与自己不喜欢或不喜欢自己的人相处,是对胸怀的一个极大的考验。做大事的人的胸怀都是被反对者撑大的,就像李敖所说“男人的胸怀是被女人撑大的”一样。摩托罗拉的总裁高尔文喜欢驾船航海,万科的总裁王石喜欢登山,那都是练胸怀去了,人面对大海和高山的时候,心胸自然开阔。 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:一个中国人在一家国内的跨国公司工作,有一个到海外出任分公司CEO的机会,结果公司把机会给了一个他认为专业技能、学历背景都不如自己的老外。他去问老板,老板说:因为公司觉得那个老外有更高的人文修养和更开放的心态,而到一个不同的国家,面临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发生冲突的时候,需要他把各种文化和价值观糅合在一起,去实现公司的目标,这远比技能重要。我周围的很多职业经理人用各种证书、MBA学历把自己武装到牙齿,恨不得一个个都变成经济动物,谈起工作来都是专家,但就是不会与人相处。 有的企业做不长,做不强,技术和管理是表象,真正原因是缺乏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,那种文化传统和底蕴是气质,不是画个浓妆就学得会的。学历和技能是衡量一个人的硬件标准,但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他的软件,是性格和态度,是文化。所以外企招聘员工强调“沟通能力”、“团队精神”、“心理承受能力”,就是他们更注重内在素质,这才是决定个人价值的关键。 该文章在 2023/4/25 16:02:38 编辑过 |
关键字查询
相关文章
正在查询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