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走出软件作坊】三五人团队的专业化之路
当前位置:点晴教程→知识管理交流
→『 技术文档交流 』
省流版: 技术部门的进化,不能靠“吼一嗓子”,而是靠系统方法、流程建设、角色分工。四驾马车:业务架构、技术架构、测试兼支持、文案兼培训,拉出一支能打胜仗的正规军。别指望一步登天,天天进步一点,才是真正能落地的办法。 很多初创公司的开发部门,就像一支“游击队”:有战斗力但没战术,有冲劲但没队形。队长一声吼,兄弟们抄起家伙就冲。问题是,有人背着大刀、有人扛着铁锤,有人甚至还没枪。你说这样能打一场漂亮仗吗? 答案是:能打,但打不持久。 在这种队形下,开发部往往沦为“背锅侠”:软件出问题,实施部门骂;客户体验差,销售部门推;最后还会被老板点名批评“你们这产品根本拿不出门”。 如果说这是“游击队”的宿命,那“正规军”之路又该怎么走呢? 一、别急着换枪,先把阵型排好第一步不是“招牛人”或“换框架”,而是把现有团队的分工和职责排整齐。 参考作者提出的“四驾马车”模型,建议每支小团队中至少明确四个角色:
二、流程制度是战术,而非面子工程很多团队“正规化”搞得像装修:上个项目管理软件、买个Bug系统,弄几份流程图就当专业了。其实最该“装修”的,是流程背后的行为模式。 你可以先从一个最痛的点下手:比如版本管理、需求池、Bug溯源,把它用最笨但最稳的方法梳理出来,再考虑上工具。比如你怕多人改代码冲突,那先统一版本提交规范,实在不行就纸上签字排班都行——别等着“系统上线后一切就好了”。 三、节奏上不要图快,要图稳有同学问:“我们就仨人,能把四驾马车安排出来吗?” 能,而且必须! 正如书中所说,“不要想着一步到位。能改进什么,就改进什么。” 你今天定义一个公共代码目录,明天规范一个接口命名风格,后天拉个简单测试清单。三个月之后,你会发现原来那个“全靠吼”的团队,已经能自主运转起来了。 四、从“谁来做”到“怎么协作”组织的成熟,不是看谁最能干,而是看大家配合得有多顺。 有了四驾马车,接下来就是让他们高效协同。例如:
五、从“游击队精神”到“正规军气质”当你把分工分出来,流程跑起来,团队开始自动往前滚动的时候,你就已经迈出了正规军的第一步。
最后,你甚至可以考虑引入项目管理工具、Bug系统、自动化测试平台、FAQ中心,把以前全靠口头和经验扛下来的工作,沉淀成制度与资产。 写在最后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”。游击队出英雄,正规军打胜仗。 团队真正的进化,不在于招了多少人、换了多少技术,而在于能否从系统角度,构建出一套“稳定、专业、可成长”的团队模型。 别等下一场战役才意识到武器不够、阵型不整。今天就开始,把你的小队伍,打造成能打硬仗的兄弟连。 阅读原文:原文链接 该文章在 2025/9/1 12:05:12 编辑过 |
关键字查询
相关文章
正在查询... |